台灣空污越來越嚴重?統計事實是……】    

◎霧是濕的,霾是乾的

◎空氣品質指標(AQI)達100以上要警戒

◎2018年全國AQI平均65,為5年來最佳

◎雲林、高雄的PM2.5濃度最高

◎台灣PM2.5距國際安全標準還很遠


是「霧」還是「霾」?

 

以前看到空氣霧濛濛,心中不由得升起浪漫的情愫;

現在看到空氣霧濛濛,趕快打開空氣清淨機,戴起口罩再出門!

是「霧」還是「霾」,你還傻傻分不清嗎?

 

 

空氣品質專家陳建志博士用兩句話就讓你秒懂:陽光下,會消失的是「霧」,不會消失的是「霾」;簡單來說,霧是濕的,霾是乾的。他進一步解釋,其實霧和霾會相伴而生,因為懸浮微粒會增加水氣的凝結作用,有助霧的形成,在相對濕度高於80%的情況下,以「霧」為主;若濕度不高,那就比較可能是「霾」了。

 

台灣空氣品質逐年改善  2018年平均65

 

但是瑞凡,寶島一樣是可愛的寶島,為什麼以前都沒聽過,這幾年才跑出「霾害」這種名詞呢?台灣空氣品質是最近幾年才變糟的嗎?不查不知道……其實近5年來,台灣空氣並沒有變糟,反而在改善中哩!你也覺得懷疑吧?且來看個究竟。

 

要談空氣品質,首先得先認識一個叫AQI的名詞—「空氣品質指標」(Air Quality Index)。依環保署的分級標準(見圖1),AQI數指從1到500共分為6級,簡單說,AQI值在100以上,就該快打開空氣清淨機,過敏氣喘者就要提高警戒;到200以上,就是所謂紫爆,少出門為妙。

 

事實上,雖然台灣自1987年就訂定了空氣污染指標PSI(Pollutant Standards Index),但其中只包含PM10、NO2、SO2、CO、O3這5項;然而後來大家才發現,PM2.5對人體危害才真正嚴重,所以2005年8月才開始監測,2014年才設立公開指標,並在2016年底把PSI和PM2.5兩個指標合併為AQI。最新統計的AQI報告指出:2018年全國AQI平均值為65,2017年則是68。

 

近10年除了臭氧外  各項指標均下降

 

若以地區別來看,只有東部的宜花東的AQI已經掉到50以下(見圖2),令人安心一點;而以縣市別來看,高雄市年均值80最高,金門和雲林79次之,台東縣34最低。近5年空氣改善最多的是南投縣,減少了20.8%。現在,我們隨時可以透過新聞、網站和app,檢視你所在地方的AQI狀況。

 

另根據環保署年報,在PSI使用期間,全國PSI指數從1987年的17%,降到2016年已經不到1%,這代表過去對於傳統空氣污染物控制得宜;而從近10年數據顯示,PSI中除了臭氧(O3)呈上升趨勢以外,其餘4項和PM2.5的年平均濃度都是下降的。

 

PM2.5 東部三縣最佳,雲林、高雄最糟

 

雖然看似逐年改善中,但還沒到可以放心的時候,事實上,目前空氣品質距離國際標準還非常、非常、非常遙遠!

 

以最重要的PM2.5來看,台灣對PM2.5年平均值的國家標準訂在15 µg/m3(目標在今年2020年達成),目前只有東部三縣和基隆、澎湖及台北市達標,最嚴重的雲林縣和高雄,則還在25左右的高檔;然而,世界衛生組織(WHO)對PM2.5年平均值的危害健康標準,卻是10µg/m3以下,可見差距還是相當大,恐怕大家還得努力另一個10年,絕不能掉以輕心!

 

台灣PM2.5來源  境外污染占2成

 

追根究柢,台灣的PM2.5到底是怎麼來的?依環保署報告,其中以石化、鋼鐵、電力等工業所排放的空氣污染物,占了總量的5成之多;汽機車的廢氣排放等人為因素,占了3成;來自境外的霾害則占了2成,冬天影響尤其明顯。

 

除了政府的努力,回到我們個人,則只能盡量配合政策力求在日常活動中減廢,同時也要優先做好居家及個人防護,至少在室內活動空間中,爭取一點乾淨的空氣吧!

 

文/何索隆